心脏骤停是威胁儿童生命的“头号杀手”。为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缩短“黄金抢救4分钟”的响应时间,儿一科于2025年5月7日在科主任王宏杰和护士长高丽娜的组织开展了儿童心脏骤停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以“实战化、标准化、多学科协作” 核心,全面检验急救流程的科学性与团队配合的高效性 。
王宏杰指出本次演练的重要性:儿科呼吸心脏骤停应急演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以练代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构建“快速响应-规范操作-多科协作-持续改进”的闭环体系,从而为患儿争取更高的生存机会。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突破科室的壁垒,也是院内救治水平的提升。
从“纸上预案”到“实战能力”
提升早期识别与反应速度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强化医护人员对儿童意识丧失、呼吸异常等危险信号的敏锐判断能力,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
规范急救操作流程
严格遵循规章流程,细化胸外按压、气道管理、药物使用等关键步骤,纠正常见操作误区(如按压深度不足、通气过度等)。
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
模拟转运、会诊、家属沟通等环节,打破科室壁垒,构建无缝衔接的急救链。
特殊情境处置
1.模拟并发气道异物阻塞,采用“背部拍击+胸部冲击法”快速解除梗阻;
2.演练中突发设备故障,启动备用除颤仪并记录故障上报流程。
演练成果:数据背后的生命守护力
• 效率提升:从识别到首轮电击平均时间缩短至2分15秒(较演练前提升37%);
•操作达标率:胸外按压合格率98%,团队指令传递准确率100%;
• 家属满意度:通过模拟家属沟通环节,建立“安抚-告知-引导”标准化话术体系
一审:张 杰
二审:王宏杰
三审:齐德军
撰稿|儿一科 张杰
编辑|张艺娴
审核丨王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