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安阳市中医院】体重管理年——肥胖与冠心病

发布时间:2025-05-19   查看次数:95次



冠心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近年来其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除了高血压、高血脂等传统 危险因素外,体重超标正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推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进行防控呢?

1.肥胖如何“伤心”? 

代谢紊乱:血管的“慢性毒药”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高LDL-C)、高血压、慢性炎症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负荷,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并且,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5-10倍,而高血压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此外,约40%的肥胖者合并糖尿病,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三者叠加使心血管风险成倍增加。

2.科学减重:是心脏“减负”的关键

饮食管理:低能量、低脂肪、低精制糖、高膳食纤维、优质蛋白。建议控制总热量:每日减少500~750kcal,目标体重下降5%~10%(显著改善代谢指标)。

调整结构:增加蔬菜(每日500g)、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和优质蛋白(鱼虾、豆类),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      

分餐制:少量多餐可降低代谢负担,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处方:激活“消耗”有氧运动:每天快走/慢跑30分钟,每周5天,可提升心肺功能并改善血脂。 

力量训练:每周2次哑铃、弹力带训练,增加肌肉力量以提高基础代谢率。 

日常活动: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如爬楼梯代替电梯。 行为干预:养成健康习惯 睡眠管理: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降低瘦素水平,加重代谢紊乱)。

监测工具:使用智能手环记录心率、步数,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减重目标需个性化,建议BMI控制在20-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老年人:选择太极、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注意防跌倒。 

青少年肥胖:家长需干预饮食结构,避免高糖饮料和油炸食品。 

体重管理是预防冠心病的“上游干预”措施。通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行为改变,不仅能降低疾病风险,还可改善整体健康状态。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控制体重可避免80%的心脏病发生。从今天起,让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心脏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一审:韩慧娟

二审:贾海莲

三审:齐德军

撰稿:心病一科 韩慧娟

编辑:张艺娴

审核:管遮嵩




TOP

关闭